2月11日?通威股份有限企业,通威股份发布招股说明书称将于2月16日起?公开发行6000万股A股,每股定价7.5元,通威股份将募集4.5亿元资金,除去2000万元左右的发行费用,通威股份实际募集资金为4.3亿元左右。
“通威终于上市了”,对于通威上市的曲折历程,刘汉元表示,通威在这一点上确实已经落后于一些民营企业了,不过,他话锋一转,“上市固然是一件好事,但是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才是根本”。
在一大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民营企业中,赢利神话总是让外界困惑。但通威与新希翼一样长期低调赚钱,并比后者保持着更稳固的家族化管理模式。但当福建、广东的农业经营企业最近相继成功上市融资之后,刘汉元也有些急了。
“专注于水产饲料以及水产行业,利用在这一行业积累的规模和管理优势,为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”,刘汉元讲资本故事就象他以前经营水产饲料一样不动声色,但是刘汉元怎样来保证他的承诺呢?
曲折IPO之路
实际上,稍微熟悉通威的人都知道,通威的上市路漫长而又充满变数,而这其中,最广为传播的就是“通威借壳蓝田”。虽然最终以通威澄清没有对蓝田进行并购而告终,但是知情人士告诉记者,通威确实欲通过借壳的方式登陆A股,并且与相当多的目标进行了接洽和谈判,但是最大的障碍在于:由于国内企业在财务上的不透明,刘汉元以及通威的高层一直担心撞上一颗颗的“定时炸弹”,于是在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考察后,刘汉元最终放弃了这一可能最快登陆A股的方式。
此后,又一度传出通威欲分拆旗下企业,到香港的H股上市,但是后来这又被通威否认。
伴随着这些虚虚实实的消息一直追溯上去,早在1992年,通威集团就曾希翼上市融资,但在当时的上市审批制下民企上市必须要捆绑一家国有企业。那几年,通威集团调研了三四家国有企业,其糟糕的经营体制和经营能力使刘汉元最终还是望而却步。
上市审批制改革为核准制后,通威集团于2000年进行股份制改造,把旗下的核心优质资产——水产饲料组建成股份企业,也就在那时候,通威将IPO的消息就不绝于耳。而一直到2002年2月份左右,通威方才在证监会“过会”,但是由于“排队”,通威在2004年初才获得进行IPO机会。对于这长达4年的时间,刘汉元表示:“通威确实在上市的时间上比有些民营企业落后了”。
原为家族企业
由于历年高高盘踞在各路富排名榜的前列,刘汉元的身价也是被关注的一个焦点。各种排名榜称刘汉元的个人财富达30多亿元,而在通威的招股说明书中则被大大缩水:通威集团总资产实为12.8亿元。总负债为8.5亿元,净资产仅为3.7亿元。
实际上,除了早已是大富翁的刘汉元夫妇,在股份企业中持有股份的管亚伟、刘汉中、刘定全、何志林、管超等人,除刘定全持有256万股,将成为千万富翁外,其他人持有的股份均没有超过100万股,连一个400万的富翁也不会诞生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人都是刘汉元夫妇的亲戚,担任股份企业总经理的管亚伟与管亚梅正是姐弟关系。
低调的通威浮出水面以后,人们会惊讶发现,这样一个以管理水平自豪的企业,居然是一个标准式的家族企业。虽然通过上市,其家族式的股权机构有一定改善,但在未来,致力于家族式管理的改进是刘汉元长时间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。
所募资金的投向
“通威股份肯定是做水产饲料以及上下游的产业,”刘汉元认为,从宏观政策层面讲,中共中央“1号文件”的出台使三农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,农业领域大有可为;而农业企业正在趋于集中,现在饲料行业是1万多家企业,而将来能留下来的不过上百家左右,通威只要成为这百分之一,就大有商机。
在通威募集的4亿多资金中,其中绝大部分都投入到新建饲料厂,这意味着,通威继续在全国范围进行布局。据了解,由于上市的时间拖得较长,通威部分募集的资金已经由通威股份提前投入建设。通威一位负责人先容,通威扩大产能不采取并购的形式,主要出于风险和成本控制,在广东通威,一年的利润就接近上亿元,并购来的工厂,几乎不可能产生如此高的利润,更何况还可能存在通威最惧怕的“地雷”。
但是新建工厂给通威增加了较大的投入,据通威股份的招股书,截至2003年9月,通威股份的负债率达到63.3%,在通威与行业各项指标的平均数相比,也只有负债率这一项低于行业的平均水平,显示出企业的财务压力还是比较大。对此,刘汉元特别指出,在募集资金后,企业的负债率将下降到50%左右,而企业目前拥有1.8亿元的货币资金,经营活动也非常出色,因此偿还短期借款没有问题,在未来,企业随着规模的扩大,负债率会再次有一些上升,但是通威股份将把负债率控制到50%或者50%以下,成为一个财务稳健的企业。(岳战野)